游普照寺
振策呼芒履,言访石堂躅。
石堂渺何许,沿回山之麓。
谡谡两株松,微风洒茅屋。
磴转披积藓,镵刻尚可读。
山峰巧回抱,白云峰下宿。
豁然一径开,芳林两行缛。
妙香闻池莲,清响戛丛竹。
想见晏坐人,斜月伴幽独。
石堂渺何许,沿回山之麓。
谡谡两株松,微风洒茅屋。
磴转披积藓,镵刻尚可读。
山峰巧回抱,白云峰下宿。
豁然一径开,芳林两行缛。
妙香闻池莲,清响戛丛竹。
想见晏坐人,斜月伴幽独。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次寻访普照寺的旅程,充满了自然美景和宁静禅意。
诗人一开始就生动地描写了出发时的场景:拄着手杖、穿着草鞋,兴致勃勃地要去寻找石堂古迹。但石堂究竟在哪里呢?只能沿着山脚迂回前行。这里用"振策呼芒履"这样具体的动作描写,让读者仿佛看到诗人整装待发的样子。
路上遇到的景物都充满诗意:两棵挺拔的松树沙沙作响,微风吹拂着茅草屋顶。石阶上长满青苔,依稀可见古老的石刻文字。这些细节描写让画面非常生动。
接着诗人用"山峰巧回抱"来形容山势的优美,白云像在山峰下休息一样。突然小路豁然开朗,眼前出现两排茂密的树林。这里"豁然"二字用得特别好,把那种突然看到美景的惊喜感表现出来了。
最精彩的是对寺院环境的描写:池塘里的莲花散发着幽香,竹林在风中发出清脆的声响。诗人想象着在此修行的人,在月光下独自静坐的场景。"斜月伴幽独"这个画面既美丽又带着一丝孤独感。
整首诗就像带着读者一起游览,从出发到沿途所见,再到寺院环境,最后引发对修行生活的想象。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把自然景物写得活灵活现,又透露出对清净修行生活的向往。读起来让人感觉宁静美好,仿佛也能闻到莲香、听到竹响、看到那轮斜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