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感(发表于1924年)

频年漂泊滞江湖,慷慨悲歌碎唾壶。
名士由来羞画饼,丈夫自古志悬弧。
诚知天地方龙战,不信人才出狗屠。
沧海茫茫豪气在,私将明镜照头颅。
大江东去日西斜,身世无聊百感加。
两鬓不堪成白雪,一年容易又黄花。
人争驱逐中原鹿,我独优游下泽车。
萧瑟秋风怕凭吊,六朝金粉剩寒鸦。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于1924年,作者通过秋天的景象抒发自己漂泊多年、壮志难酬的复杂心情,既有对时局的感慨,也有对个人命运的思考。

上半部分(前八句) 诗人说自己常年漂泊在外,像古代英雄一样慷慨悲歌,连喝酒的杯子都摔碎了。他不屑于做那些虚有其名的"名士",认为真正的男子汉应该立志建功立业。虽然知道天下动荡("龙战"比喻乱世),但他坚信真正的人才不会出自底层("狗屠"代指卑微职业)。尽管世事如沧海般变幻莫测,他依然保持着豪情壮志,时不时照照镜子,看看自己是否还保持着当年的锐气。

下半部分(后八句) 看着长江东流、夕阳西下,诗人感到人生百无聊赖又充满感慨。两鬓已经斑白,一年又快到菊花开放的秋天。别人都在争权夺利("逐鹿中原"),他却宁愿像隐士一样悠闲度日。萧瑟的秋风中,他不敢凭吊历史,因为曾经的繁华(六朝金粉)如今只剩寒鸦啼叫,暗示对时代变迁的伤感。

核心情感 全诗透露出三种交织的情绪: 1. 不甘平庸:虽然不得志,但仍以"大丈夫"自勉 2. 看透世态:讽刺争名逐利的社会,选择保持清醒 3. 岁月焦虑:对年华老去的敏感,对历史兴衰的感慨

艺术特色 - 用"摔酒杯"、"照镜子"等生动细节表现内心活动 - "白雪"对"黄花"的色彩对比突出时光流逝 - 结尾"寒鸦"意象营造苍凉意境,余韵悠长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真实展现了一个知识分子的矛盾心理:既想有所作为,又厌恶名利场;既为年华逝去焦虑,又试图保持精神上的清高。这种复杂心态在今天依然能引起共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