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的核心是向八位古代文豪致敬,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崇敬之情。
开头两句"万古陶兼杜,谁堪配飨之"意思是:陶渊明和杜甫这两位流芳千古的大诗人,有谁能和他们相提并论呢?这里用反问句突出了他们的崇高地位。
中间四句列举了四位文人的遭遇: - "赦还儋耳海"指苏轼曾被贬海南儋州,后获赦返回 - "谪死瘴城宜"说秦观被贬到瘴气弥漫的南方,最终在那里去世 - "无己玉堂冻"讲陈师道(号无己)在翰林院受冻 - "去非榕岭驰"说陈与义(字去非)奔波于榕岭之间
最后两句"更添韩与柳,欲筑八贤祠"表示再加上韩愈和柳宗元,想为这八位贤人修建祠堂。这里的"八贤"都是唐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他们都经历过贬谪或困苦,但都留下了不朽的作品。
整首诗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了八位文人的生平际遇,表达了作者对他们文学成就的敬仰,也暗含了对文人坎坷命运的感慨。通过列举这些文人的经历,诗歌传递了"文章憎命达"的深刻主题——伟大的文学作品往往诞生于苦难之中。
方回
(1227—1307)宋元间徽州歙县人,字万里,号虚谷。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