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宵有清光

清宵有清光,虚堂更窈窕。月户自娟娟,风枝何袅袅。

楼迥寒更迟,堞近飞乌绕。露气闰层帘,星光涵碧沼。

美人阻风期,幽怀寄天表。琼想去翼长,宝刻来音杳。

索居能无言,岁月成遐邈。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清冷的夜晚,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营造出一种孤独而优美的意境。

前四句写夜晚的景色:清冷的夜晚月光皎洁,空荡的厅堂更显幽深。月光透过窗户洒落,风中的树枝轻轻摇曳。这里用"娟娟"形容月光的柔美,"袅袅"表现树枝的轻盈,画面感很强。

中间四句继续描写夜色:高楼上寒意渐浓,城墙附近乌鸦盘旋。露水打湿层层帘幕,星光倒映在碧绿的池塘里。这些意象都带着一丝凉意和孤寂感,特别是"飞乌绕"这个细节,更添几分萧瑟。

后六句转入抒情:美人因风阻隔不能赴约,只能将心事寄托于天际。美好的愿望像飞鸟远去,珍贵的约定却迟迟没有回音。独居的人怎能不感慨,时光就这样悄然流逝。这里的"美人"可能指思念的人,也可能象征某种理想追求。

整首诗最大的特点是:
1. 动静结合 - 既有静止的月光、帘幕,又有摇曳的树枝、盘旋的乌鸦
2. 情景交融 - 清冷的夜景与孤独的心境相互映衬
3. 含蓄深沉 - 没有直接说多么思念或伤感,但每个景物都透着淡淡的忧愁

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把夜晚的静谧与内心的孤寂完美融合,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清冷的月夜,感受到那份若有若无的惆怅。这种含蓄委婉的表达方式,正是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所在。

杨慎

杨慎(1488~1559)明代文学家,明代三大才子之首。字用修,号升庵,后因流放滇南,故自称博南山人、金马碧鸡老兵。杨廷和之子,汉族,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庐陵。正德六年状元,官翰林院修撰,豫修武宗实录。武宗微行出居庸关,上疏抗谏。世宗继位,任经筵讲官。嘉靖三年,因“大礼议”受廷杖,谪戍终老于云南永昌卫。终明一世记诵之博,著述之富,慎可推为第一。其诗虽不专主盛唐,仍有拟右倾向。贬谪以后,特多感愤。又能文、词及散曲,论古考证之作范围颇广。著作达百余种。后人辑为《升庵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