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幽静古寺的秋日景象,充满禅意与自然之美。
前两句写寺庙环境:寺庙像云水一样清净("空门"代指佛寺),古老的树木茂密幽深。这里用"静"和"萧森"营造出远离尘嚣的静谧氛围。
中间四句具体描写寺中景物:寺庙的钟鼎上积着厚厚的香灰("丹砂"指香灰),石碑上的刻字被青苔染绿。溪水的波光与自然的天籁相映成趣,开阔的野外秋风吹拂着树荫。这些细节描写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最后两句写诗人乘船离开:划着小船渡过潮水,看见青天下层叠的翠绿山峦。这个动态的结尾,把视线从近处的寺庙引向远方的青山,使画面更加开阔。
全诗通过"静云水"、"古木"、"钟鼎"、"碑文"等意象,构建出一个超脱尘世的佛门净地。诗人用细腻的观察(如"绿字深"的苔痕)和生动的描写(如"溪光动灵籁"),让平凡的寺庙景物焕发出灵性之美。最后乘船远去的场景,更添几分飘逸洒脱的意境。
黄省曾
(1490—1540)明苏州府吴县人,字勉之,号五岳。黄鲁曾弟。通《尔雅》。嘉靖十年,以《春秋》魁乡榜,而会试累不第。从王守仁、湛若水游,又学诗于李梦阳,以任达跅弛终其身。有《西洋朝贡典录》、《拟诗外传》、《客问》、《骚苑》、《五岳山人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