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花(熙宁七年)

花枝照酒卮,把酒嘱花枝。
酒尽钱能买,花残药不医。
人无先酩酊,花莫便离披。
慢慢对花饮,况春能几时。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对着花枝饮酒的场景,充满了对春光易逝的感慨和及时行乐的人生态度。

开头两句"花枝照酒卮,把酒嘱花枝"很生动,花枝映照在酒杯里,人举杯对着花枝说话,就像把花当成了喝酒的伙伴。这种拟人化的写法让画面立刻鲜活起来。

中间四句说出了两个深刻的道理:一是酒喝完了还能再买,但花谢了就再也救不回来了;二是人还没喝醉呢,花怎么就急着凋谢了。这里用对比手法,把"酒尽可续"和"花谢难医"放在一起,突出了春光易逝的无奈。

最后两句点明主旨:慢慢赏花饮酒吧,春天能有多久呢?这是典型的"及时行乐"思想,但不是消极的,而是教人要珍惜当下、享受眼前的美好。

全诗语言朴实自然,就像朋友间随意聊天。诗人把花当人看,跟花说话,这种写法亲切有趣。通过喝酒这件小事,道出了"珍惜时光"这个大道理,以小见大,让人读后既觉得轻松,又引发思考。最打动人的是那种对美好事物转瞬即逝的惋惜,以及"活在当下"的生活智慧。

邵雍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