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姝媚
吴坊歌板地。
借青尊浇残,一春红泪。
有限柔魂,似海棠枝上,断丝还系。
第一轻盈,禁几度、沈郎腰细。
莫遣垂杨,空向高楼,替人眠起。
昨夜欢盟须记。
但醉粉迷香,枕边花气。
雨薄云轻,怕梦来都变,那时情味。
晓帐愁分,却又惜、黄昏容易。
自恁幽期能耐,而今倦矣。
借青尊浇残,一春红泪。
有限柔魂,似海棠枝上,断丝还系。
第一轻盈,禁几度、沈郎腰细。
莫遣垂杨,空向高楼,替人眠起。
昨夜欢盟须记。
但醉粉迷香,枕边花气。
雨薄云轻,怕梦来都变,那时情味。
晓帐愁分,却又惜、黄昏容易。
自恁幽期能耐,而今倦矣。
现代解析
这首词写的是一段缠绵又疲惫的爱情,像一杯喝到最后的酒,带着醉意与苦涩。
上片(前半)用场景勾起回忆:在吴地的歌楼酒馆,借酒消愁,眼泪混着残春的花瓣。词人把自己比作海棠枝头将断未断的细丝,看似柔弱却苦苦坚持。"沈郎腰细"的典故暗示为情消瘦,连垂柳都在高楼替他失眠——这些意象都在说:我为你耗尽心神。
下片(后半)转折写矛盾心理:记得昨夜甜蜜,但花香酒色中已预感好景不长。就像"雨薄云轻"的天气,连梦境都怕失去当初的滋味。早晨愁绪未消,却又害怕黄昏来临(因为独处更寂寞)。最后坦白:虽然约定要坚守,但真的累了。
全词妙在真实感:
1. 不说"不爱"说"倦了":比直接写分手更戳心,像长久拉扯后的叹息。
2. 用身体感受写心理:腰细、失眠、怕黄昏…让抽象的情绪变得可触摸。
3. 矛盾升级:从借酒浇愁→强撑坚持→担忧变心→最终疲惫,层层递进如同现代爱情故事里的"内耗"过程。
本质上,这是一场自我劝解:用"倦了"来掩饰放不下的痛,就像现代人说"算了吧"时,心里其实还在下着雨。
郑文焯
郑文焯(1856~1918)晚清官员、词人。字俊臣,号小坡,又号叔问,晚号鹤、鹤公、鹤翁、鹤道人,别署冷红词客,尝梦游石芝崦,见素鹤翔于云间,因自号石芝崦主及大鹤山人,奉天铁岭(今属辽宁)人,隶正黄旗汉军籍,而托为郑康成裔,自称高密郑氏。光绪举人,曾任内阁中书,后旅居苏州。工诗词,通音律,擅书画,懂医道,长于金石古器之鉴,而以词人著称于世,其词多表现对清王朝覆灭的悲痛,所著有《大鹤山房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