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上海别儿游学柏灵还诵樊山布政午彝翰林见忆之作次韵奉酬
海七万里波千层,孤游有如打包僧。
惘惘遣儿歇浦上,探骊画虎吁难凭。
分剖九流极怪变,参法奚异上下乘。
后生根器养蛰伏,时至傥作摩霄鹰。
云昏雨暗一舸杳,侧足伫望魂轩腾。
送者伶俜自厓返,莫问鲸鳄高邱陵。
通都颇喜盛谈士,飞钳捭阖各有能。
写忧偃蹇共车马,指点绮户垂朱藤。
歌楼灯火静愈好,驼坐恍惚狐听冰。
酒围琵琶隐窈窕,人生一博微笑应。
祇恐话旧到鬼录(一伎为文学士旧识。),欢咍隔世情可胜。
十日影事绘海角,归軿啖饼馀红绫。
预知醉翁挟客待,蟹已卧瓮鱼跳罾。
况惊新咏互映发,出语暖我絮与缯。
疾书报酬倒胸臆,狡狯收尽寒窗灯。
惘惘遣儿歇浦上,探骊画虎吁难凭。
分剖九流极怪变,参法奚异上下乘。
后生根器养蛰伏,时至傥作摩霄鹰。
云昏雨暗一舸杳,侧足伫望魂轩腾。
送者伶俜自厓返,莫问鲸鳄高邱陵。
通都颇喜盛谈士,飞钳捭阖各有能。
写忧偃蹇共车马,指点绮户垂朱藤。
歌楼灯火静愈好,驼坐恍惚狐听冰。
酒围琵琶隐窈窕,人生一博微笑应。
祇恐话旧到鬼录(一伎为文学士旧识。),欢咍隔世情可胜。
十日影事绘海角,归軿啖饼馀红绫。
预知醉翁挟客待,蟹已卧瓮鱼跳罾。
况惊新咏互映发,出语暖我絮与缯。
疾书报酬倒胸臆,狡狯收尽寒窗灯。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一位父亲送别儿子去远方求学时写下的,既有依依不舍的亲情,又饱含对儿子未来的期待。全诗用生动的画面和比喻,展现了复杂的情感。
开头用"海七万里波千层"形容儿子远行的艰辛,像苦行僧一样独自漂泊。"惘惘遣儿"四句写父亲心中忐忑——既担心儿子像"画虎不成反类犬"般难以达成理想,又相信他终会像雄鹰展翅高飞。中间"云昏雨暗"等句描绘送别场景:父亲久久伫立目送船只消失,返程时孤独的身影与高耸的山陵形成对比。
诗人用"歌楼灯火""酒围琵琶"等热闹场景反衬自己内心的空虚,特别提到一位已故歌伎("话旧到鬼录"),暗示人生无常。最后写回家后收到友人赠诗,便连夜写下这首诗回赠,像要把心中所有情感都倾泻而出。
全诗妙在将送别的伤感、对儿子的期许、人生的感慨都融入具体场景:如目送船只的焦灼、归途的孤独、酒宴的热闹与空虚,最后以"寒窗灯"下疾书收尾,让读者看到一个既牵挂孩子又努力豁达的父亲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