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献致政裴秘监
何胤本徵士,高情动天地。
既无阀阅门,常嫌冠冕累。
宰邑著嘉政,为郡留高致。
移官在书府,方乐鸳池贵。
玉季牧江西,泣之不忍离。
舍杖随之去,天下钦高义。
乌帽白絺裘,篮舆竹如意。
黄菊陶潜酒,青山谢公妓。
月槛咏诗情,花溪钓鱼戏。
钟陵既方舟,魏阙将结驷。
甘求白首闲,不为苍生起。
优诏加大监,所以符公议。
既为逍遥公,又作鸱夷子。
安车悬不出,驷马闲无事。
微雨汉陂舟,残日终南骑。
富贵尽凌云,何人能至此。
猜祸皆及身,何复至如是。
贤哉此丈夫,百世一人矣。
既无阀阅门,常嫌冠冕累。
宰邑著嘉政,为郡留高致。
移官在书府,方乐鸳池贵。
玉季牧江西,泣之不忍离。
舍杖随之去,天下钦高义。
乌帽白絺裘,篮舆竹如意。
黄菊陶潜酒,青山谢公妓。
月槛咏诗情,花溪钓鱼戏。
钟陵既方舟,魏阙将结驷。
甘求白首闲,不为苍生起。
优诏加大监,所以符公议。
既为逍遥公,又作鸱夷子。
安车悬不出,驷马闲无事。
微雨汉陂舟,残日终南骑。
富贵尽凌云,何人能至此。
猜祸皆及身,何复至如是。
贤哉此丈夫,百世一人矣。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叫何胤的高尚隐士,他的人生选择和精神境界。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
1. 不慕权贵的真性情 何胤虽然出身普通("无阀阅门"),但品格高尚到能感动天地。他嫌弃官场束缚("常嫌冠冕累"),做地方官时留下好政绩就主动离开,像扔掉拐杖一样洒脱("舍杖随之去")。
2. 诗意的生活方式 诗中用一系列鲜明画面展现他的生活:戴乌帽穿白麻衣,坐竹轿带竹如意;像陶渊明一样赏菊饮酒,像谢安一样有歌妓相伴;在月光下吟诗,在溪边钓鱼。这些意象都在说:他活成了文人理想中的模样。
3. 两次拒绝出仕的骨气 皇帝两次召他做官("钟陵方舟""魏阙结驷"指准备赴任),他都坚持隐居。即便被授予"大监"头衔,他也像范蠡(鸱夷子)一样逍遥自在,把马车闲置不用。
4. 超越富贵的境界 最后八句是全文高潮:普通人追求"富贵凌云",他却连灾祸("猜祸")都不放心上。这种超脱让诗人感叹:这样的贤者,百年难遇!
全诗通过对比手法(富贵vs淡泊、做官vs隐居),用大量典故和自然意象,塑造了一个"活出自我"的文人典范。最打动人的是那种"不为苍生起"的坚定——不是自私,而是看透官场后对精神自由的极致追求。
皮日休
皮日休,字袭美,一字逸少,生于公元834至839年间,卒于公元902年以后。曾居住在鹿门山,自号鹿门子,又号间气布衣、醉吟先生。晚唐文学家、散文家,与陆龟蒙齐名,世称"皮陆"。今湖北天门人(《北梦琐言》),汉族。咸通八年(867)进士及第,在唐时历任苏州军事判官(《吴越备史》)、著作佐郎、太常博士、毗陵副使。后参加黄巢起义,或言“陷巢贼中”(《唐才子传》),任翰林学士,起义失败后不知所踪。诗文兼有奇朴二态,且多为同情民间疾苦之作。《新唐书·艺文志》录有《皮日休集》、《皮子》、《皮氏鹿门家钞》多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