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令魏国忠宪韩公挽词① 其三

三朝光辅致升平,九叙咸熙入颂声。
独运鸿钧成大业,亲扶英主继重明。
圣贤自昔推同德,忠献于今重易名。
清庙已闻从配飨,哀荣不独在佳城(自注:敕使护葬,特营石室。)。

现代解析

好的,我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分析这首诗。

这首诗是赞美一位名叫韩公的三朝重臣的挽词。挽词是古代用于哀悼逝者的诗词,通常充满了对逝者的敬意和怀念。

首句“三朝光辅致升平”,描述了韩公在三朝时期都有辅佐君王,使得国家达到太平盛世的状态。这显示了韩公的才华和影响力。

第二句“九叙咸熙入颂声”,是在赞美韩公的功绩被传颂。“九叙”可能是指韩公在各种场合的讲话或建议,“咸熙”意味着他的功绩广泛流传,被人们歌颂。

第三句“独运鸿钧成大业”,表示韩公具有卓越的才能和智慧,能够独自运筹帷幄,完成伟大的事业。“鸿钧”在古代常用来比喻自然法则或者天命,这里可能是指韩公能够顺应天命,完成伟大的事业。

第四句“亲扶英主继重明”,赞美韩公能够扶持明君,让国家更加繁荣昌盛。“亲扶”表示韩公直接参与,积极支持,“英主”指明智的君主,“继重明”意味着国家持续繁荣。

第五句“圣贤自昔推同德”,指出从古至今,圣贤之人都会推崇和韩公一样的道德和品质。“圣贤”是智慧和品德高尚的人,“同德”表示韩公拥有被大家推崇的品德。

最后一句“清庙已闻从配飨,哀荣不独在佳城”,是在描述韩公的荣誉不仅存在于人间,甚至在死后也有极高的荣誉。“清庙”指的是庙堂,“从配飨”意味着他的地位可以与历代重要人物相提并论。“哀荣不独在佳城”表示他的哀荣不仅仅在他生前所居的墓地,他的名声和荣誉会永远流传。自注中提到“敕使护葬,特营石室”,说明他的葬礼有特别的安排和保护,他的名声和地位得到了官方的认可和保护。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对韩公一生功绩和品德的赞美,表达了对他的敬意和怀念。

文彦博

(1006—1097)汾州介休人,字宽夫。仁宗天圣五年进士。累迁殿中侍御史。庆历七年,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以镇压贝州王则起义,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皇祐三年被劾罢相,出知许、青、永兴等州军。至和二年复相。嘉祐三年,出判河南等地,封潞国公。神宗朝,反对王安石变法,极论市易损国体,惹民怨,出判大名、河南府。元丰六年以太师致仕。哲宗元祐初,因司马光荐,为平章军国重事。五年,复致仕。历仕四朝,任将相五十年。卒谥忠烈。有《潞公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