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文人雅士之间轻松愉快的交往场景,充满了闲适自在的生活情趣。
开头"多君金马客"两句,用"金马客"(指有才华的官员)和"竹林"(象征隐逸)的对比,点出朋友虽在朝为官却来山林寻访自己的情谊。中间四句生动展现了他们相聚时的场景:频频移席对饮,畅谈文章时开怀大笑,既有官员被外放的无奈,也有隐士享受闲适的自在。最后两句特别温馨,说虽然我们住在不同地方(颍水和亳州),但距离很近,以后可以经常用"诗筒"(装诗稿的竹筒)互相寄诗往来。
全诗妙在把文人交往写得既风雅又接地气:既有"金马客""词臣"这样的身份交代,又有"对酒移席"这样生活化的画面;既有对官场沉浮的淡淡感慨,更多是流露着朋友间真挚的情谊和诗意生活的向往。最打动人的是结尾那个"诗筒约往还"的约定,让人看到古代文人用诗歌维系友情的独特浪漫。
薛蕙
薛蕙(1489~1539年),明朝大臣。祖居亳州城内薛家巷。年十二能诗。举正德九年进士,授刑部主事。谏武宗南巡,受杖夺俸。旋引疾归。起故官,改吏部,历考功郎中。正德十五年(1520年)薛蕙再次被起用,任吏部考功司郎中。嘉靖二年(1523年),朝中发生“大礼”之争,薛蕙撰写《为人后解》《为人后辨》等万言书上奏,反对皇上以生父为皇考,招致皇帝大怒,被捕押于镇抚司后赦出。嘉靖十八年(1539年),薛蕙担任春坊司直兼翰林检讨司,不久病死家中,享年五十,被追封为太常少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