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徐光永还包山
东海徐君禀清淑,世家住向包山麓。
丰姿俊秀弱冠年,清似寒冰温如玉。
尔来郡邑闻声名,一朝举作黉宫生。
檄书旁午下乡请,礼意交重原非轻。
湖波远渡来陈诉,满纸情词□心素。
可怜一已在伶仃,况复双亲及衰暮。
黄堂准理无他艰,忧抱顿开回笑颜。
兰舟买得载春酒,宾朋饯送离阊关。
我忝师生重恩义,赠言赋就新诗句。
五亩从今乐养高,綵衣好向堂前戏。
丰姿俊秀弱冠年,清似寒冰温如玉。
尔来郡邑闻声名,一朝举作黉宫生。
檄书旁午下乡请,礼意交重原非轻。
湖波远渡来陈诉,满纸情词□心素。
可怜一已在伶仃,况复双亲及衰暮。
黄堂准理无他艰,忧抱顿开回笑颜。
兰舟买得载春酒,宾朋饯送离阊关。
我忝师生重恩义,赠言赋就新诗句。
五亩从今乐养高,綵衣好向堂前戏。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叫徐光永的年轻人从包山(今江苏一带)来城里读书的故事,字里行间透着师长对他的欣赏和祝福。
人物形象:
开篇用"寒冰""温玉"形容徐光永,说他气质干净纯粹,性格温和有礼。二十岁左右(弱冠)就因才华出众被选入官办学堂(黉宫),可见是个品学兼优的年轻人。
家庭背景:
诗中提到他"双亲衰暮""伶仃"(孤单),暗示他家境普通且父母年迈。他特意写申请书(湖波远渡来陈诉),言辞恳切地说明家庭困难,最终获得官府批准回乡照顾父母,可见是个孝顺的人。
送别场景:
师长(黄堂,指官府或学校)理解他的难处,批准他回乡。朋友们准备了酒宴(春酒),在苏州阊门(阊关)为他送行。作为老师,作者特地写诗相赠,既有师生情谊,也像长辈叮嘱:回家好好奉养父母(五亩乐养高),多陪父母说笑(彩衣戏堂前),用老莱子穿彩衣逗父母开心的典故,表达对他孝心的赞许。
诗的魅力:
全诗没有华丽辞藻,像唠家常一样朴实。通过"兰舟载酒""彩衣戏亲"这些画面,把年轻人进退两难的处境、师长们的爱护之心,以及传统文化中"孝道为先"的价值观,都自然地融入送别场景中。今天读来,依然能感受到师生间那种真诚的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