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载同游焦湖夜归作
□□将泽国,淜腾迎淮甸。东江输大江,别流从此县。
仙尉俯胜境,轻桡恣游衍。自公暇有馀,微尚得所愿。
拈引间翰墨,风流尽欢宴。稍移井邑闲,始悦登眺便。
遥岫逢应接,连塘乍回转。划然气象分,万顷行可见。
波中峰一点,云际帆千片。浩叹无端涯,孰知蕴虚变。
往游信不厌,毕景方未还。兰□烟霭里,延缘蒲稗间。
势随风潮远,心与□□闲。回见出浦月,雄光射东关。
悠然蓬壶事,□□□衰颜。安得傲吏隐,弥年寓兹山。
仙尉俯胜境,轻桡恣游衍。自公暇有馀,微尚得所愿。
拈引间翰墨,风流尽欢宴。稍移井邑闲,始悦登眺便。
遥岫逢应接,连塘乍回转。划然气象分,万顷行可见。
波中峰一点,云际帆千片。浩叹无端涯,孰知蕴虚变。
往游信不厌,毕景方未还。兰□烟霭里,延缘蒲稗间。
势随风潮远,心与□□闲。回见出浦月,雄光射东关。
悠然蓬壶事,□□□衰颜。安得傲吏隐,弥年寓兹山。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赵载同游焦湖的夜景,展现了自然美景与隐逸情怀的融合。
开篇用"泽国""淮甸"等地理意象,勾勒出江南水乡的广阔背景。诗人乘着小船随性游览,公务之余享受山水之乐,与友人吟诗作画、欢宴畅谈,体现了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
中间部分生动刻画湖光山色:远处山峰连绵,近处池塘迂回,突然视野开阔,万顷碧波尽收眼底。湖中孤峰一点,天边千帆竞发,气象宏大又充满动感。诗人感叹自然变幻无穷,暗含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结尾处夜幕降临,兰舟隐没在烟霭中,沿着水草间穿行。随着潮水远去,心境愈发宁静。回望湖面,月光如剑照亮东关,恍如仙境。最后直接抒发隐逸之志,渴望长居此山,做个超脱世俗的隐士。
全诗以游踪为线索,将景物描写与情感抒发自然结合,既有"波中峰一点,云际帆千片"的传神写景,也有"安得傲吏隐"的直抒胸臆,展现了古代文人寄情山水、追求精神自由的情怀。诗中动静结合的画面感和由景入情的层次感,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大自然的壮美与心灵的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