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宣威关用黄方伯韵

贵岭猿声已熟闻,两藩南界此中分。骊驹尚忆滇南路,旌旆遥瞻蓟北云。

岂有才华清徼服,更将衰朽负明君。风檐次述非能事,浅薄真惭论蜀文。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途经宣威关时,借景抒怀的作品。全诗通过描绘旅途见闻,表达了作者对仕途的复杂心情。

前四句写景叙事:作者说已经听惯了贵州山岭的猿啼声,这里正是云南和贵州的交界处。他骑着马(骊驹)还怀念着来时的滇南之路,现在又要远望北方蓟地的云彩(暗示即将前往北方)。这些描写既交代了地理位置,也透露出旅途的漫长。

后四句转为抒情:作者谦虚地说自己没什么才华能胜任边疆官职(清徼服指边疆职务),更担心自己年老体衰(衰朽)会辜负君王的信任。最后两句更是自谦:在风吹的屋檐下写诗并非我的专长,我这浅薄的文笔实在不好意思和当年诸葛亮写《论蜀文》的才华相比。

全诗最打动人的是作者真实而复杂的心态:既有对旅途的感慨,又有对仕途的忐忑;既想为国效力,又担心力不从心。这种矛盾心理通过"猿声""旌旆"等具体景物自然流露,最后用诸葛亮的典故作比,更显出作者的谦逊和责任感。普通人读来,能感受到一个古代官员在旅途中的真实心境,既有抱负又有忧虑,非常接地气。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