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美轩
巉然绝壑临招提,仰视疑欲干晴霓。
林峦献状还左右,烟云变相随高低。
少日登高不惮远,喘汗赪颜如夏畦。
却凭轩槛认行处,一览不待穷攀跻。
爱山愿作此轩客,饥火驱出仍东西。
青衫乌帽犯尘土,梦想春绿浮凫鹥。
归寻舟刻剑已往,扁榜仅能存旧题。
道人知我若有失,更附山房拂栱梯(嘉靖本作枅)。
方欣胜观还昔时,忽讶妙语来磻溪。
茫茫六合有安宅,恍悟十年行路迷。
甘与山僧为逆旅,自使妇姑相勃溪。
暗明通壅悉还汝,无所还者吾其栖。
但惭屋上复加屋,空费囊中金袅蹄。
林峦献状还左右,烟云变相随高低。
少日登高不惮远,喘汗赪颜如夏畦。
却凭轩槛认行处,一览不待穷攀跻。
爱山愿作此轩客,饥火驱出仍东西。
青衫乌帽犯尘土,梦想春绿浮凫鹥。
归寻舟刻剑已往,扁榜仅能存旧题。
道人知我若有失,更附山房拂栱梯(嘉靖本作枅)。
方欣胜观还昔时,忽讶妙语来磻溪。
茫茫六合有安宅,恍悟十年行路迷。
甘与山僧为逆旅,自使妇姑相勃溪。
暗明通壅悉还汝,无所还者吾其栖。
但惭屋上复加屋,空费囊中金袅蹄。
现代解析
这首诗《尤美轩》描绘了作者登山观景的体验和人生感悟,语言生动,情感真挚。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理解:
1. 登山见闻
开头用"绝壑""晴霓"等词勾勒出险峻山势和壮丽景色。诗人年轻时不怕累,"喘汗赪颜"(满脸通红喘着气)也要登高,如今在轩中就能轻松俯瞰,说明随着阅历增长,看事情有了更从容的视角。
2. 人生矛盾
"爱山愿作此轩客,饥火驱出仍东西"道出理想与现实的冲突:虽然向往山林生活,但为生计不得不奔波。"青衫乌帽犯尘土"形象展现风尘仆仆的疲惫,与梦中"春绿浮凫鹥"(水鸟嬉戏的春日美景)形成鲜明对比。
3. 时光感悟
重返旧地发现"剑已往""仅存旧题",物是人非的怅惘中,道人(可能是山中修行者)的安慰让他获得启发。用"十年行路迷"比喻人生困惑,最终在自然中找到心灵归宿。
4. 生活智慧
结尾用"妇姑相勃溪"(婆媳争吵)的俗世烦恼反衬山居的宁静,提出"暗明通壅悉还汝"(把明暗顺逆都看淡)的处世态度。最后自嘲"屋上加屋"(多此一举),暗示简单才是真谛。
全诗通过登山经历,展现了一个从执着到豁达的心路历程。诗人用"喘汗看山"到"静坐观景"的变化,比喻人生不同阶段的领悟,最终传递出"回归本真"的哲理。诗中既有"烟云变相"的写景妙笔,也有"十年迷途"的深沉感慨,情景交融,耐人寻味。
汪应辰
(1118—1176)信州玉山人,初名洋,字圣锡,学者称玉山先生。高宗绍兴五年进士第一。除秘书省正字。因疏奏忤秦桧,出通判建州、袁州、静江府、广州,流落岭峤者十七年。桧死,始还朝。刚方正直,遇事敢谏。以敷文殿直学士充四川制置使、知成都府,甚有政声。入为吏部尚书,寻兼翰林学士并侍读,所撰制诰温雅典实。在朝多革弊事,得罪中贵,以端明殿学士出知平江府。复连贬官秩,遂辞官家居。卒谥文定。少受知于喻樗,又从吕本中、胡安国、张栻、吕祖谦游,学问博综,精通义理。有《文定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