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日游雨花台作

凌晨积雨霁,窗日光瑳瑳。
游目周四隅,万景被阳和。
花树明馀沥,莺鹂亦已歌。
譬彼羸尪夫,散灸苏沈痾。
又如蓬垢女,赐酺颜渐酡。
嘉节旧遨赏,孺人兴亦颇。
落胸雨花台,轻驾就委佗。
山势窜群蛇,首尾不可搓。
其脊跨市屋,兵子奔穿梭。
土脉养嫩茸,乱冢浮青螺。
陟冈瞰泱漭,江扬千里波。
咫尺鏖战区,蚁聚争蜂窝。
悲风吹死气,膏血缠烟莎。
攻守示险隘,徒博泪成河。
下憩品泉榭,茗盏驱昏魔。
提筐售石儿,颗粒匪琢磨。
买取照盂钵,弃雏贻摩挲。
列坐聒驵竖,蹑足荒祠过。
流传说法迹,蔽天啼鹳鹅。
还途满寒阳,销愁愁转多。
撄怀结禊饮,海圻伫吟哦⑴。
去住各有恨,喧寂自殊科。
矫首行顾影,同一春梦婆。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三月三日雨后初晴时,诗人游览南京雨花台的所见所感。全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鲜明的对比,展现了自然美景与战争伤痕并存的复杂画面。

开篇写雨后放晴的景象:晨光透过窗户,四周景色被温暖的阳光笼罩。花树挂着雨滴,鸟儿开始歌唱。诗人用两个巧妙的比喻——像虚弱的病人被治愈、像蓬头垢面的女子喝了酒脸色渐红——来表现大地在雨后焕发生机的样子。

中间部分写游览雨花台的见闻:蜿蜒的山势像蛇群窜动,山脊横跨市集,士兵穿梭其间。新生的草木与乱坟共存,站在高处能看到千里长江,而近处却是曾经的战场遗迹。这里通过"蚁聚蜂窝"的比喻,暗指人类为争夺地盘进行的惨烈战争。

最后写归途感受:在茶馆品茶休息时,有小贩售卖雨花石。回程时夕阳西下,反而更添愁绪。诗人感叹人生如春梦,无论热闹还是寂静,都各有遗憾。

全诗最动人的地方在于将自然之美与战争创伤并置:一边是雨后新生的花草、歌唱的鸟儿,一边是残留的战场血迹;一边是永恒流淌的长江,一边是转瞬即逝的人类争斗。这种对比凸显了战争的荒谬与自然的永恒,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向往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