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南唐画家王齐翰画的一幅《剔耳图》,背后还有苏东坡写的题跋,记录了一段关于王晋卿耳聋的趣事。
前两句说这幅画细节精致,是宫廷画师王齐翰亲手所画,画中女子(黄保仪)正在掏耳朵。这里用"玉手"形容女子手美,"黄保仪"可能是宫中女官。
中间四句用轻松幽默的语气描写画中场景:画中人悠闲地掏耳朵、捻胡须,比苦思冥想写诗自在多了。提到"危言"(惊人的话)让都尉吃惊,"善戏"(巧妙玩笑)却不必牵扯到公主,似乎在说画中暗藏机锋却不失分寸。
最后两句说苏东坡(眉山指代他)把这件事记在《志林》书中流传后世,认为这段轶事特别有趣。全诗通过一幅掏耳朵的画,展现了古代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以及艺术作品中蕴含的幽默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