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五日有作

少年一梦遂十年,心知欲醒力难迁。
化工巨斧辟天地,元气驰荡氤氲间。
万变为人取何稿,阴阳所幻迷倪端。
流转若轮,累世而然,生者死之,去者来还。
我夫何物,虱此人寰,其久不过一木,其大莫竞山颠。
芒芴乎归于窈渺,再聚非故我故颜。
二足无毛裸虫耳,云彼有智能语言。
以神为车穷缈绵,恍兮惚兮乾坤渊。
苍海永黑怒鲨鲸,大地深厚熔岩泉。
我欲上跻乎宇宙无顶之苍苍,下探乎虚玄。
愀奥秘之永閟,悲灵府之褊浅其如盂沿。
我超自然抑自然限我?
我之所思所为人抑天?
食色诚不足以尽斯生,精神岂此生之所必源。
二造峙垒,依违两难,试融如无见,苟见而堕边。
辨證之法人所传,似是而非谁能探;
欲持两端和悖背,徒穷格致纷纠缠。
自作君宰小人国,岂真狮耸离狼团⑴。
大杯得酒起荒澜,醉云迷棹催流船。
恍有所悟刀挥水,转瞬已逝风书川;
何人大笑挥电鞭苍圆,忽尔冥蒙掩尽回茫漫。
短梦短梦摧吾老,不死之粒安可讨。
当死岂非生梦转,已死岂非长梦不复晓?
吁嗟十年迷莫扫,一朝痴绝为吾宝。

现代解析

这首诗《十一月五日有作》以充满哲思的笔触,探讨了生命、宇宙与人类存在的意义。诗人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比喻和意象,表达了对人生短暂、命运无常的感慨,以及对超越自然与人性局限的渴望。

诗的开头,诗人感叹时光飞逝,少年时的梦想仿佛一场梦,醒来时已过去十年。他意识到自己虽然想改变,却无力挣脱现实的束缚。接着,诗人用宏大的意象描绘宇宙的壮阔与神秘:天地被造物主的巨斧劈开,元气在混沌中激荡,阴阳变化莫测,生命如同车轮般循环往复。

诗人自嘲人类渺小如虱子,生命短暂如树木,无法与高山相比。他思考人类的智慧与语言是否真的有意义,试图用精神的力量探索宇宙的奥秘,却发现自己如同拿着小杯子舀取大海,永远无法触及真相。他追问:是人在超越自然,还是自然在限制人?人的思想和行为究竟属于自己,还是受制于天命?

诗人进一步反思食色欲望与精神追求的关系,认为单纯的生理需求无法定义生命的意义,而精神追求也未必是生命的全部。他感到矛盾重重,试图调和对立的概念,却发现难以找到答案。最后,诗人以醉酒和梦境作比,感叹人生如梦,死亡或许是另一种梦的转换,而真正的“不死之粒”(永恒)却难以寻觅。

整首诗充满了对生命本质的追问和对宇宙奥秘的探索,语言磅礴而富有想象力,既有对现实的无奈,也有对超越的渴望。诗人通过深刻的自我剖析和哲学思考,展现了人类在浩瀚宇宙中的渺小与伟大,引发读者对存在意义的共鸣与反思。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