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道士炼丹求长生的场景,充满神秘色彩和浪漫想象。
开头两句写道士准备炼丹:把床挪开腾出地方,打开装药材的匣子,在丹房里专心炼制丹药。"炼玉"指炼制仙丹,因为古人认为丹药像玉一样珍贵。
中间四句具体描写炼丹过程:整天忙着捣鼓各种矿石药材(五石),不知修炼多少年才能练成火眼金睛(双瞳指道家修炼出的慧眼)。炼成的丹药能让人青春永驻(壶中驻景),就算天上时光飞逝也不怕。
最后两句点明目的:掌握了长生不老的方法,就能永远生活在神仙的不死之乡。全诗通过炼丹细节的描写,展现了古人对超越生死的渴望,用"壶中天地"的典故把微小丹炉与浩瀚宇宙联系起来,形成奇妙的空间感。
薛蕙
薛蕙(1489~1539年),明朝大臣。祖居亳州城内薛家巷。年十二能诗。举正德九年进士,授刑部主事。谏武宗南巡,受杖夺俸。旋引疾归。起故官,改吏部,历考功郎中。正德十五年(1520年)薛蕙再次被起用,任吏部考功司郎中。嘉靖二年(1523年),朝中发生“大礼”之争,薛蕙撰写《为人后解》《为人后辨》等万言书上奏,反对皇上以生父为皇考,招致皇帝大怒,被捕押于镇抚司后赦出。嘉靖十八年(1539年),薛蕙担任春坊司直兼翰林检讨司,不久病死家中,享年五十,被追封为太常少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