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风谣二首

徭粮难猝辨,村老未全驯。
风俗传鸡卜,春秋祀马人。
法依山例峻,歌叠浪花新。
懒妇田间过,忙将织作陈。

现代解析

《桂林风谣二首》这首诗用朴素的语言描绘了古代桂林乡村的生活图景,充满地方特色和人情味。

前两句写当地百姓的生存状态:官府征收的赋税(徭粮)让村民措手不及,村中老人还保留着倔强的脾性。这里能看到百姓生活的压力和当地人淳朴刚直的性格。

中间四句生动记录了独特民俗:人们用鸡骨占卜预测吉凶,春秋时节祭祀马神(可能是当地保护神)。"法依山例峻"说当地规矩像山势一样严苛,"歌叠浪花新"则描写此起彼伏的山歌像浪花般鲜活。这两句形成强烈对比,既展现山民的耿直,又表现他们乐观的天性。

最后两句最有趣:田间路过的懒散妇人,看到有人来就急忙装作在织布。这个生动细节既幽默又真实,把村民那种既想偷懒又怕被人说闲话的心理刻画得活灵活现。

全诗像一组民俗画卷,没有华丽辞藻,却用"鸡卜""马人""浪花歌""懒妇"这些接地气的意象,让我们仿佛看到几百年前桂林山民的真实生活——他们虽要应付严苛的规矩和赋税,却依然保持着独特的风俗和乐观的天性,连偷懒都偷得可爱。这种真实的生活气息,正是这首诗最打动人的地方。

曹学佺

(1573—1646)明福建侯官人,字能始,号石仓。万历二十三年进士。授户部主事。累迁至广西右参议。天启间,梃击狱兴,学佺所著《野史纪略》直书本末,六年,以私撰野史,淆乱国章罪,被削职为民。崇祯初,起广西副使,力辞不就。家居二十年,潜心著书。南明隆武帝立,乃破家起义,官至礼部尚书。清兵入闽,入山自缢死。有《石仓集》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