芹溪九曲诗 其二

二曲溪边万木林,水环竹石四时清。渔歌棹入斜阳里,隔岸时闻一两声。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悠远的溪边晚景图,用简单自然的语言传递出山水间的闲适之美。

前两句"二曲溪边万木林,水环竹石四时清"像用镜头缓缓推进:先展现溪流拐弯处的茂密树林,再聚焦到清澈溪水环绕着的青竹与山石。这里用"万木林"表现自然的丰茂,用"四时清"暗示无论季节变换,这方山水始终保持着纯净的气质。

后两句"渔歌棹入斜阳里,隔岸时闻一两声"突然让画面生动起来:渔夫划着小船融入夕阳,对岸飘来断断续续的歌声。这里"斜阳"的暖色调与"渔歌"的声响形成视听交融的美感,而"一两声"的留白写法,反而让读者更能想象那回荡在山谷间的悠扬歌声。

全诗妙在动静结合——静态的树林竹石与动态的渔舟歌声相映成趣,就像一幅会呼吸的水墨画。诗人没有直接抒情,但通过对自然细节的精准捕捉,让读者能真切感受到他漫步溪边时那份悠然自得的心境。最打动人心的,正是这种不事雕琢、浑然天成的山林趣味。

朱熹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