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路过扬州平山堂时偶遇老朋友许深父(一位负责漕运的官员)的所见所感。
全诗可以分成三个部分来理解:
1. 人生漂泊的感慨(前四句):
- 开头就说自己半辈子都在江湖上漂泊("半江湖"),晚年到了淮河一带才认出这是旧日熟悉的扬州。
- 停下马车反复看山景,发现山色时隐时现("有还无"),这其实是在说人生就像这山色一样变幻不定。
2. 物是人非的感叹(中间两句):
- 回头看走过的关山,感慨万千,同样的风景在不同人眼里感受完全不同。这里暗含对时光流逝、世事变迁的唏嘘。
3. 老友重逢的欣慰(最后两句):
- 最开心的是能和老朋友畅谈天下大事,提到"金城方略"(巩固边防的策略),说明他们虽然年纪大了,但依然关心国家大事。这种志同道合的友谊让漂泊的人生有了温暖。
全诗的魅力在于:
- 用"山色有还无"这样简单的自然景象,巧妙表达了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
- 从个人漂泊写到国家大事,小中见大
- 在沧桑感中透露出积极的人生态度,老友相逢不谈风花雪月,而是讨论安邦之策
- 语言朴实但意境深远,就像用白话讲哲理,容易引起普通人共鸣
袁说友
(1140—1204)建宁建安人,流寓湖州,字起严,号东塘居士。孝宗隆兴元年进士。授溧阳主簿。历知池州、衢州、平江府,入为吏部尚书兼侍读。宁宗嘉泰三年,同知枢密院,进参知政事。罢以资政殿学士知镇江府。奉祠致仕。学问淹博,其疏奏多切时弊,诗文格调清新。任四川安抚使时,尝命属官辑蜀中诗文为《成都文类》。有《东塘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