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张旭
张公性嗜酒,豁达无所营。皓首穷草隶,时称太湖精。
露顶据胡床,长叫三五声。兴来洒素壁,挥笔如流星。
下舍风萧条,寒草满户庭。问家何所有,生事如浮萍。
左手持蟹螯,右手执丹经。瞪目视霄汉,不知醉与醒。
诸宾且方坐,旭日临东城。荷叶裹江鱼,白瓯贮香粳。
微禄心不屑,放神于八纮。时人不识者,即是安期生。
露顶据胡床,长叫三五声。兴来洒素壁,挥笔如流星。
下舍风萧条,寒草满户庭。问家何所有,生事如浮萍。
左手持蟹螯,右手执丹经。瞪目视霄汉,不知醉与醒。
诸宾且方坐,旭日临东城。荷叶裹江鱼,白瓯贮香粳。
微禄心不屑,放神于八纮。时人不识者,即是安期生。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生动描绘了唐代书法家张旭的狂放不羁与艺术人生。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1. 酒中真性情 诗人用"左手持蟹螯,右手执丹经"这样鲜活的画面,展现张旭嗜酒如命却心怀道法的矛盾形象。他喝醉后露着光头坐在胡床上大喊大叫,这种看似疯癫的行为,恰恰体现了艺术家不受世俗约束的真性情。
2. 笔墨见风流 "兴来洒素壁,挥笔如流星"这两句堪称全诗最精彩的描写,让我们仿佛亲眼看见张旭醉酒后挥毫的狂态。他的草书不是刻意练习的结果,而是趁着酒兴自然流淌的艺术爆发,就像流星划过夜空般绚烂短暂却震撼人心。
3. 贫贱显风骨 虽然住在"寒草满户庭"的破屋里,过着"生事如浮萍"的漂泊生活,但张旭"微禄心不屑"的态度彰显了艺术家的傲骨。他把世俗功名看作浮云,宁愿吃着荷叶包的江鱼、白碗盛的米饭,也要追求精神的自由。
诗末把张旭比作仙人安期生,不是说他真的成仙了,而是赞美他超脱凡俗的艺术境界。这种将生活窘迫与精神富足形成的强烈对比,正是这首诗最打动人的地方——它告诉我们:真正的艺术源于对自由的坚守,而非物质的富足。
李颀
李颀(690-751),汉族,东川(今四川三台)人(有争议),唐代诗人。少年时曾寓居河南登封。开元十三年进士,做过新乡县尉的小官,诗以写边塞题材为主,风格豪放,慷慨悲凉,七言歌行尤具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