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乘船旅行的经历和感受,用简单自然的语言勾勒出一幅江南水乡的黄昏行旅图。
前两句写分水墩的独特景象:当年留下的分水墩至今还在,河水到了墩前就自然分成两股。这里通过"遗墩"这个历史痕迹,巧妙连接了过去与现在,让人感受到时光的流逝。
后两句写旅途中的时间变化:离目的地洞山圩越来越近时,在黄塘桥撑船前行,正好赶着夕阳的余晖赶路。"趁余曛"三个字特别生动,既写出了黄昏时分的美丽光线,又透露出旅人抓紧时间赶路的急切心情。
全诗最妙的是把地理名词(分水墩、黄塘桥、洞山圩)和自然景象(分流的水、黄昏的阳光)自然地编织在一起,让读者仿佛跟着诗人的小船,一路欣赏着水乡风光。诗中那种不慌不忙、随遇而安的旅行状态,以及对沿途景物的细腻观察,都体现出一种闲适自在的生活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