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感怀二首 其一

莫将王气重提起,建业萧条历几霜。
吴王有宫沈蔓草,孝陵无石障斜阳。
沧桑变幻天难问,乌鹊飞鸣夜未央。
我已廿年赋焦尾,知音谁是蔡中郎。

现代解析

这首诗通过南京城的衰败景象,抒发了作者对历史变迁的深沉感慨。

开头两句直接点明南京(古称建业)的衰败,说不要再提这里曾经的帝王气象,如今的南京城已经萧条冷落多年。这里用"几霜"代指多年,形象地表现出岁月流逝的寒意。

中间四句用具体景物描写南京的沧桑变化:吴王宫殿只剩野草蔓延,明孝陵的石碑也挡不住夕阳西沉。这种景象让作者感叹世事变迁难以预料,就像夜晚乌鹊的啼叫声一样让人心绪不宁。这里"天难问"三个字特别有力,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无奈。

最后两句转入个人感慨:作者说自己像一把被火烧焦的琴(焦尾琴的典故),二十年来无人赏识,找不到像蔡邕那样的知音。这其实是借古琴自比,表达怀才不遇的苦闷。

全诗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通过一座古城的兴衰,写出了时间无情的冲刷力量,以及个人在历史洪流中的渺小与孤独。那些曾经辉煌的宫殿陵墓,如今都敌不过野草斜阳,而人的才华抱负,也常常像无人识得的古琴一样被埋没。这种对历史沧桑的感悟,对人生际遇的慨叹,至今读来仍能引起共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