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用轻松幽默的语调,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豁达态度和对诗歌的热爱。
第一句“从来造物只儿嬉”,意思是说大自然(造物主)就像个爱玩闹的孩子,一切变化都随心所欲。这里用拟人的手法,把自然规律比作顽童的游戏,暗示人生无常,不必太较真。
“用舍行藏各一时”,讲的是人生际遇的变化——有时被重用,有时被冷落,有时积极行动,有时退隐静待,这些都是常态。作者看得很开,认为这些都是人生必经的阶段。
“玉兔金乌元去速,晓猿夜鹤怪归迟”,用太阳(金乌)和月亮(玉兔)的快速运行,比喻时间飞逝;又用猿猴和鹤鸟的早出晚归,暗指自己像它们一样,顺应自然,不慌不忙。
“幸然三径菊如旧,且与两梅仙说诗”,这里用了陶渊明“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典故,表示虽然世事多变,但自己依然保持高洁的品格,还能和志同道合的朋友(“梅仙”指隐士或诗人)一起谈诗论道,享受清雅的乐趣。
最后两句“试问钓车茶具外,当时谁予伴一随”,是自问自答:除了钓鱼、喝茶这些闲适的生活,还有谁能一直陪伴自己呢?其实答案就在诗中——诗歌和志趣相投的朋友,才是真正的精神寄托。
整首诗的精髓:作者用幽默、洒脱的笔调,表达了对人生起伏的淡然,以及对诗歌、自然和友情的珍视。他告诉我们,无论外界如何变化,保持内心的从容和热爱,才能活得自在。
陶梦桂
陶梦桂(一一八○~一二五三),字德芳,隆兴府(今江西南昌)人。宁宗嘉定十三年(一一二○)进士,调德安府司户参军。辟为安陆军节度推官。入荆南、四川安抚司幕。历知吉州万安、鄂州武昌县,通判辰州、岳州。官至朝请郎。理宗嘉熙三年(一二三九),命知容州,未赴。閒居十五年,宝祐元年卒,年七十四。有《平塘陶先生诗》三卷(卷三为附录),今仅存民国宜秋馆翻刻清雍正十二年修补明崇祯元年裔孙陶文章刊本。事见本集卷三宋罗必先《故知容州朝请陶公墓志铭》及近人李之鼎跋。陶梦桂诗,以宜秋馆翻刻本(藏浙江图书馆)为底本,底本明显错讹酌予订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