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深山洞穴中寻仙访道的场景,充满神秘色彩和超脱尘世的意境。
前两句"云裳已远石床横,洞里菖蒲岁岁生"写景:仙人已经离去很久,只留下横卧的石床,洞中的菖蒲草却年年生长。这里的"云裳"代指仙人,"石床"暗示这里曾是修仙之地,而"岁岁生"的菖蒲则象征着自然永恒的生命力。
后两句"欲烛金书讨丹诀,月华未吐坐三更"写人:主人公想用烛光研读修仙秘籍,寻求炼丹的秘诀,但月亮还未升起,他只能独自静坐到三更天。这里的"金书"指道家典籍,"丹诀"是炼丹术的秘诀,"月华未吐"营造出幽暗静谧的氛围。
整首诗通过山洞、石床、菖蒲、烛光、月夜等意象,营造出一个远离尘世的修仙环境。诗人用简洁的语言,既写出了寻仙问道的执着,又透露出求而不得的淡淡惆怅。最妙的是最后"坐三更"的细节,让读者仿佛看到主人公在黑暗中静候时机的身影,使整个画面顿时生动起来。
罗洪先
罗洪先(1504-1564),字达夫,号念庵,汉族,江西吉安府吉水黄橙溪(今吉水县谷村)人,明代学者,杰出的地理制图学家。一生奋发于地理学等科学的研究,“考图观史“,发现当时地图多疏密失准、远近错误,于是亲自外出调查收集资料,准备重新编一内容丰富、地理位置准确的地图,以计里画方之法,创立地图符号图例,绘成《广舆图》。创编成地图集形式,不仅继承了朱思本制图法,还加以发展,使地图更为科学实用。罗洪先堪称与墨卡托同时代的东方最伟大的地图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