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通山尹张松坡梦游庐山吟

我行匡庐鬓青青,往往大醉琵琶亭。
归来老我二十载,惟有梦寐劳神形。
有时遍历开先寺,老僧禅定齁齁睡。
有时经过五柳家,秫香酒熟邀人醉。
恍兮惚兮真若飞,高泊天地坐忘归。
晴云漠漠披絮帽,白鹤冉冉来羽衣。
方将餐霞炼颜色,觉来无失亦无得。
何当整理下泽车,共逐双凫访真迹。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作者做梦重游庐山的故事,充满了对青春岁月的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开头四句说作者年轻时经常在庐山游玩,在琵琶亭喝得大醉。如今二十年过去,只能在梦里重温那些场景。"老我"二字特别打动人,让人感受到岁月无情的流逝。

中间八句描写梦境:他梦到去开先寺看到老僧打瞌睡,去陶渊明(五柳先生)家喝新酿的酒。在梦里他自由飞翔,坐在云端忘记回家,看到白云像棉帽,白鹤像穿着羽衣的神仙。正准备吃彩霞保养容颜时,突然梦醒了。

最后两句是梦醒后的感叹:梦里得到的一切醒来都没了,但也没真正失去什么。他打算收拾行装,和朋友一起去庐山寻找当年真实的足迹。

这首诗妙在: 1. 用"梦"把现实和回忆串联起来,虚虚实实很有味道 2. 对比年轻时"鬓青青"和现在的"老我",突出时光飞逝 3. 梦境描写生动有趣,白云像帽子、白鹤像神仙的比喻很形象 4. 结尾的感悟很通透,说梦里得失都是虚幻,但还是要去找寻真实

就像我们做梦回到小时候常去的地方,醒来后那种既甜蜜又怅然的感觉。诗人用优美的语言,把这种人人都有的体验写得既浪漫又深刻。

余宏孙

余宏孙,字升伯,号白石,平江(今属湖南)人。度宗咸淳十年(一二七四)预乡荐。事见《沅湘耆旧集》卷二六、清同治《平江县志》卷三八。今录诗二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