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一个漂泊在外多年的人,在秋天触景生情,思念家乡的愁绪。
开头两句"十年客路叹飘蓬,历尽风霜鬓欲空"直接点明主题:诗人已经在外漂泊十年,像无根的蓬草一样随风飘荡,经历了太多风霜,连头发都快掉光了。这里用"飘蓬"这个比喻特别形象,让人感受到漂泊无依的凄凉。
中间四句写的是诗人当下的生活状态和所见所闻。"睡少半疑茶作祟"是说睡不着觉,怀疑是喝茶太多;"愁多全觉酒无功"是说借酒消愁却不管用。这两句用生活细节生动表现了诗人的愁苦。接着写听到秋雨中蟋蟀的鸣叫,看到一片树叶被寒风吹落,这些秋天特有的景象更勾起了他的思乡之情。
最后两句"惆怅故园归未得,草荒篱下菊花丛"是情感爆发点:想到回不去的家乡,此刻篱笆下的菊花应该都荒芜了吧?这里用"菊花丛"这个意象特别巧妙,因为菊花既是秋天标志,又常象征隐士,暗示诗人渴望归隐故乡的心情。
整首诗就像一幅秋天的水墨画,用"飘蓬"、"茶酒"、"秋雨"、"落叶"、"菊花"这些日常事物,层层递进地勾勒出一个游子浓得化不开的乡愁。最打动人的是那种"借酒消愁愁更愁"的无奈,和"看得见秋天却回不去家乡"的怅惘,很容易让每个在外打拼的人产生共鸣。
林尚仁
宋长乐人,字润叟,号端隐。工诗,以姚合、贾岛为法,精妥深润则过之。有《端隐吟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