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宗都运廷威之长芦
我家东海居,目击鹾丁苦。
民劳莫如农,衣食自王土。
输官赢斗升,小大得濡喣。
溟沙列万灶,勺合尽官府。
肩箱入连仓,私鬻剪为虏。
燎薪与募直,一一挂文簿。
商课或不充,输钱为市补。
缗镪非天坠,贸易复何所。
不应为法初,乃尔自相牾。
公私两煎迫,称贷日旁午。
穷年困炎歊,肉尽继肝膂。
坐令兼并徒,旦暮收拾伍⑴。
微文牵积弊,鱼烂不可举。
常思桑孔意,宁料遽如许。
必逢忠爱士,重为整机杼。
宗君沧州行,倚任切当宁。
北南虽殊风,物久理同蛊。
执炎思冷风,久亢觊霖雨。
便文止须臾,垂名动千古。
予言未可穷,君行念靡盬。
民劳莫如农,衣食自王土。
输官赢斗升,小大得濡喣。
溟沙列万灶,勺合尽官府。
肩箱入连仓,私鬻剪为虏。
燎薪与募直,一一挂文簿。
商课或不充,输钱为市补。
缗镪非天坠,贸易复何所。
不应为法初,乃尔自相牾。
公私两煎迫,称贷日旁午。
穷年困炎歊,肉尽继肝膂。
坐令兼并徒,旦暮收拾伍⑴。
微文牵积弊,鱼烂不可举。
常思桑孔意,宁料遽如许。
必逢忠爱士,重为整机杼。
宗君沧州行,倚任切当宁。
北南虽殊风,物久理同蛊。
执炎思冷风,久亢觊霖雨。
便文止须臾,垂名动千古。
予言未可穷,君行念靡盬。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一位官员送别同僚宗廷威去沧州任职时写的,核心是反映古代盐民的悲惨生活,并希望宗廷威能改革弊政。
全诗可分为三部分: 1. 盐民之苦(开头到"肉尽继肝膂") - 用对比手法:农民虽然辛苦但能靠土地生存,而盐民连煮盐的柴火都要登记,所有产出都被官府控制。 - 描写触目惊心:盐民像被榨干的肉,连肝脏都要被剥削,私卖盐就会被抓,借高利贷成了常态。
2. 制度之弊("坐令兼并徒"到"宁料遽如许") - 指出问题根源:政策初衷虽好("微文"指细小规定),但执行中漏洞百出,像腐烂的鱼无法收拾。 - 用典暗示:提到汉代理财专家桑弘羊,暗指当前盐政已背离初衷。
3. 临别嘱托(最后十句) - 用比喻激励:把宗廷威比作久旱后的甘霖、酷暑中的凉风。 - 提出期待:希望他不要只做表面文章("便文"),而要真正改革,名垂千古。
诗中亮点: - "肉尽继肝膂"这样血淋淋的比喻,比直接说"民不聊生"更有冲击力。 - 用"鱼烂"形容制度腐败,生动形象。 - 最后用自然现象作比(霖雨/冷风),既体现迫切期待,又显得情真意切。
本质上这是一篇披着送别诗外衣的社会调查报告+改革倡议书,展现了古代有良知的官员对民生疾苦的真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