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茶头并化士 其七

衲僧手眼亲,把得是日用。
左乞建溪茶,右化连江洪。
快拈两条蛇,并作一手弄。
行看腊雪消,便是春雷动。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的日常行迹和修行状态,语言生动活泼,富有哲理。下面我来逐一解析:

首句“衲僧手眼亲”,这里“衲僧”指的是僧人,他们通常穿着由布条缝制的衣服,因此称为“衲僧”。这句诗说这位僧人用手眼亲历亲为,表现了他实际参与生活,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理念上的修行。

接下来“把得是日用”,说明僧人把日常生活的事情看得特别重要,认为这些事情就是修行的一部分。比如吃饭、喝茶、走路这些日常活动,僧人会用心去体会其中的每一步。

“左乞建溪茶,右化连江洪”这句形象地描述了僧人的日常活动。建溪是指福建武夷山的建溪茶,连江洪是位于福州连江县的庵堂。“左乞”和“右化”分别指的是乞求和化缘,僧人一边伸手去乞求茶叶(建溪茶),一边在连江洪化缘。这说明僧人的生活很简朴,同时也展现了他们广结善缘的精神。

“快拈两条蛇,并作一手弄”,僧人轻松地拿起两条蛇,将它们合在一起玩弄。这里用了比喻手法,用两条蛇代表日常生活的两个方面,僧人把它们合二为一,象征着把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看透,从而轻松应对。

最后一句“行看腊雪消,便是春雷动”,意思是说,随着冬天的过去,腊月的雪慢慢消融,春天的气息开始显现。这不仅是自然界的季节更替,也象征着僧人的修行过程。当冬天的困难过去,春天(新的希望)就会到来。

整首诗通过描绘僧人的日常生活和精神状态,传达出一种简单、自然、乐观的处世态度,同时也体现了佛教中的“一切现前即是道”的哲学思想。通过这些生动的细节,诗人表达了一种对于生活充满信心和期待的人生态度。

释慧空

释慧空(一○九六~一一五八),号东山,俗姓陈,福州(今属福建)人。年十四出家,初学于圆悟、六祖,后至疏山,为南岳下十四世,泐潭清禅师法嗣。高宗绍兴二十三年(一一五三),住福州雪峰禅院,次年退归东庵。二十八年卒,年六十三(《五灯会元》卷一八、《东山慧空禅师语录跋》)。有《东山慧空禅师语录》、《雪峰空和尚外集》传世。释慧空诗,以续藏经本《东山慧空禅师语录跋》及日本旧刻《雪峰空和尚外集》(今藏北京图书馆)为底本,编为二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