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山小隐
大江之右多奇峰,天台远与罗浮通。
鹤山苍苍在何许,嘉名独擅东南雄。
中有隐士好事者,作图远寄乌台下。
乌台柱史隐士交,持卷索我挥狂毫。
开图指点山佳处,峭壁回峦簇烟树。
涧花流出山中春,松风扫遍溪头路。
数椽茅屋何萧然,白云檐宇常周旋。
读易已了嘉遁趣,作诗或赋招隐篇。
此境初从柱史说,令人掩卷想奇绝。
振衣千仞或可期,万里云霄坐超越。
鹤山苍苍在何许,嘉名独擅东南雄。
中有隐士好事者,作图远寄乌台下。
乌台柱史隐士交,持卷索我挥狂毫。
开图指点山佳处,峭壁回峦簇烟树。
涧花流出山中春,松风扫遍溪头路。
数椽茅屋何萧然,白云檐宇常周旋。
读易已了嘉遁趣,作诗或赋招隐篇。
此境初从柱史说,令人掩卷想奇绝。
振衣千仞或可期,万里云霄坐超越。
现代解析
这首《鹤山小隐》描绘了一个远离尘嚣的隐士生活场景,充满了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这首诗的魅力:
1. 开篇气势宏大
诗人用"大江之右多奇峰"开篇,一下子就把读者带入壮阔的山水画卷中。提到天台山和罗浮山这些名山,说它们与鹤山相通,其实是夸赞鹤山同样不凡,是东南地区的雄奇之山。
2. 画作引发诗情
诗中提到有位隐士画了鹤山风景图寄给朋友(乌台指御史台,柱史是御史的别称),这位御史朋友又拿着画请诗人题诗。这种文人间的雅趣往来,展现了古代知识分子以诗画会友的传统。
3. 山水画卷生动
诗人用"峭壁回峦簇烟树"描绘险峻山势和缭绕云雾;"涧花流出山中春"写山涧落花随水流出的春意;"松风扫遍溪头路"表现松涛阵阵的自然声响。这些画面有声有色,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4. 隐士生活令人向往
诗中"数椽茅屋何萧然"描写简陋的茅草屋,却因"白云檐宇常周旋"而充满仙气。隐士在这里读《易经》、写诗赋,过着清贫但精神富足的生活,这种淡泊名利的态度很有感染力。
5. 结尾抒发理想
最后诗人说"振衣千仞或可期",表达自己也想像隐士一样站在高山之巅抖落尘俗;"万里云霄坐超越"更是展现了对精神自由的渴望,想要超越世俗束缚,达到更高的人生境界。
整首诗通过赞美鹤山美景和隐士生活,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然山水的向往。诗人用生动的笔触描绘山水画卷,又通过隐士形象寄托自己的理想,让读者也能感受到那份超脱尘世的宁静与自由。这种对简单生活的赞美和对精神自由的追求,在今天依然能引起现代人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