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泊洙泾见官兵(壬戌(清同治元年,一八六二年,十九岁))

秋风晚来急,去国如敝屣。
孤帆数百里,未见人踪至。
忽闻鼓角声,江流齐赤帜。
灯火列万家,月色照车骑。
深夜不闻声,安问谁将帅。
浸晓独眺望,潮落东林寺(驻兵处。)。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夜江边的场景,充满了孤独感和对战争的隐忧。

开头"秋风晚来急"立刻营造出萧瑟的氛围,就像一个人离开家乡时那种凄凉心情。诗人用"去国如敝屣"(离开故土像扔掉破鞋)这样强烈的比喻,表达了对故土的决绝与不舍。

中间部分突然转折,从寂静的江面转到战火纷飞的画面。"鼓角声"和"赤帜"暗示军队的到来,"灯火列万家"看似热闹,实则是战时的紧张景象。最耐人寻味的是"深夜不闻声,安问谁将帅"——明明看到军队,却听不到声音,连是谁在指挥都不知道,这种反常的寂静反而更让人不安。

最后诗人独自眺望,看到潮水退去,军队驻扎在东林寺。这个结尾很含蓄,潮落既写实景,也暗喻战事暂歇,但危机并未真正解除。

全诗用简练的语言,通过秋风、孤帆、鼓角、灯火等意象,把战乱年代的漂泊感和危机感表现得淋漓尽致。最打动人的是那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视角——在看似平静的夜晚,只有诗人敏锐地察觉到了隐藏的危险。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