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平次赵纠曹韵十四首·玉井

登高摘水花,永怀唐儒宗。
若识真古意,何须最高峰。

现代解析

这首《延平次赵纠曹韵十四首·玉井》通过几个简单的意象和表达,传达了一种对古典文化和高远境界的追求与感悟。

首句“登高摘水花”描绘了一种意境,好像诗人登上了高山,去摘取盛开的水仙花。这里的“摘水花”其实是一个隐喻,象征着诗人对美好、纯净事物的追求,也暗示了这些美好的事物往往隐藏在不易触及的地方。

第二句“永怀唐儒宗”则明确地表达了诗人对唐代文人儒学的怀念和尊崇。唐代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高峰,当时的儒学发展到了一个非常成熟的阶段,许多优秀的思想家和文学家都涌现出来。这里“儒宗”指的就是那些杰出的学者和思想家,而“永怀”则是表达了一种深厚、持久的情感。

第三句“若识真古意”则进一步引导我们思考,真正的古典精神和古意是什么。这里的“真古意”指的是那些源自古代、具有深远意义和价值的思想和情感。诗人认为,真正的古意并不依赖于外在的高山或辉煌的位置,而是在于内心深处对这些思想和情感的理解与领悟。

最后一句“何须最高峰”则是对前文的呼应和升华。诗人认为,不需要必须置身于最高的地方才能感受到那种纯正的古意或深刻的意义。真正的古意或精神是一种可以从日常生活和内心深处体验到的东西,不需要刻意去寻找或达到某个特定的高度。

整首诗通过描绘的具体形象,引导读者思考何为真正的古典精神和美好追求,提醒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要追求那些高远而纯正的价值和情感。它呼吁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不忘初心,保持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古典文化的敬仰。

陈宓

(1171—1230)宋兴化军莆田人,字师复,号复斋。陈定弟。少从朱熹学。历泉州南安盐税,知安溪县。宁宗嘉定七年,入监进奏院,上书言时弊,慷慨尽言。迁军器监簿,又上言指陈三弊。出知南康军,改南剑州,救灾济民,多有惠政。后以直秘阁主管崇禧观。有《论语注义问答》、《春秋三传抄》、《读通鉴纲目》、《唐史赘疣》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