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孚藏主归江西

云卧胸中蟠万卷,舌端笔端皆具眼。
评今论古知几何,寥寥百年骨不冷。
有孙挺特尤掀腾,富有蕴藉如弗能。
韬光铲彩事枯硬,不学乃翁牵葛藤。
壁立万仞出一语,佛祖应无启口处。
有时一默渊且深,尽大地人难指注。
脚尖踢倒凌霄峰,挥剑活屠潭底龙。
三条椽下四世界,破蒲团边兜率宫。
秋风忽起故山兴,妲本无归语何剩。
江湖斫额应望君,莫作秤锤落深井。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学识渊博、见解独到的隐士形象,充满禅意和豪迈气概。我们可以从四个层面来理解:

第一段写主人公的学问境界。说他像闲云野鹤般隐居,但胸中藏着万卷学问("云卧胸中蟠万卷"),无论说话写作都有独到见解("舌端笔端皆具眼")。虽然评古论今多年,但他的精神永远鲜活("骨不冷"是说不死板)。

第二段用对比手法突出人物性格。说他的孙子性格张扬("掀腾"),而他自己却内敛深沉("韬光铲彩"),不爱显摆学问("不学乃翁牵葛藤"用葛藤比喻繁琐的学问)。

第三段最精彩,用夸张手法展现他的智慧深度。说他一句话就让人无法反驳("壁立万仞出一语"),沉默时深不可测("一默渊且深")。接着用"踢倒山峰""屠龙"等霸气比喻,说他能在小禅房("三条椽下")和破蒲团边参透最高佛法。

最后一段写归乡之情。秋风吹起思乡之情("故山兴"),但禅师本无归处(体现禅宗"无住"思想)。结尾叮嘱友人:江湖都在等你归来("斫额"是抬头盼望),可别像秤砣沉井般没了消息,用生活化的比喻表达牵挂。

全诗妙在将深奥的禅理化为生动意象,比如用"踢倒山峰"表现精神自由,用"破蒲团边兜率宫"说平凡处见真谛。语言豪放中见细腻,把隐士的学问、智慧、风骨写得跃然纸上。

释惟一

释惟一,法眼之孙。神宗时主嘉禾天宁寺(《宋诗纪事》卷九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