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张之洞联

輶轩遗语,劝学成篇,公实鲁国灵光,教泽流传应不朽;
宪政方新,世臣遽谢,我虽南州下士,私心景仰有余哀。

现代解析

这首挽联是哀悼晚清名臣张之洞的,用现代语言解读就是:

上联赞美张之洞的功绩:说他像古代采风的使者一样留下治国良言(輶轩遗语),写的《劝学篇》成为经典。把他比作"鲁国灵光"(汉代鲁地仅存的宫殿,比喻德高望重的长者),强调他的教育理念会永远流传。

下联表达哀思:说国家刚开始推行宪政改革(清末新政),这位老臣却突然离世。作者谦称自己虽是南方普通读书人(南州下士),但对张之洞的敬仰之情深沉绵长。

全联通过三个层次打动读者:
1. 用具体成就(劝学篇)和比喻(灵光殿)让功绩形象化
2. 把个人逝世与国家变革联系起来,突显历史厚重感
3. 最后用"私心景仰"拉近距离,让哀思更显真挚

这种写法既保持了挽联的庄重,又通过"我"的视角注入人情味,让读者能同时感受到张之洞的历史地位和作者的真挚情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