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右甫(为弼)摹辑续钟鼎款识作秋斋摹篆图属题予按昔人论诗论词论画皆有绝句因作论钟鼎文绝句十六首题之 其十 (甲子)

或交繶带或云雷,半是镕成半凿开。
凫氏煎金真不朽,几多竹帛尽成灰。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简单生动的语言,探讨了古代钟鼎文字(青铜器上的铭文)的独特价值。

前两句说,钟鼎上的文字有的像交错的丝带,有的像翻滚的云雷纹,这些文字有些是铸造时一体成型的,有些是后期雕刻上去的。这里通过具体的纹样和工艺,让读者直观感受到钟鼎文字的多样性和工艺之美。

后两句升华主题:工匠们熔铸金属(凫氏指铸钟的工匠)留下的这些文字永不磨灭,而相比之下,无数写在竹简丝帛上的文献却早已化为灰烬。诗人通过对比,突出了青铜器铭文跨越时间长河的生命力——金属的坚固让文化记忆得以永存,而普通书写材料却难以抵挡岁月的侵蚀。

全诗核心是赞叹钟鼎文字作为"金属上的史书"的永恒价值,暗含对文化传承的思考。诗人用"丝带""云雷"等具象比喻,让抽象的文化概念变得可感可触,最后用"竹帛成灰"的反衬,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思想共鸣。

阮元

阮元(1764~1849)字伯元,号云台、雷塘庵主,晚号怡性老人,江苏仪征人,乾隆五十四年进士,先后任礼部、兵部、户部、工部侍郎,山东、浙江学政,浙江、江西、河南巡抚及漕运总督、湖广总督、两广总督、云贵总督等职。历乾隆、嘉庆、道光三朝,体仁阁大学士,太傅,谥号文达。他是著作家、刊刻家、思想家,在经史、数学、天算、舆地、编纂、金石、校勘等方面都有着非常高的造诣,被尊为三朝阁老、九省疆臣,一代文宗。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