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十日晓泊神户志成诸公来迎郑君祝三有诗见赠次韵奉答(丁卯)

天上槎来海日迎,四山松桧碧成城。
沿流灯火兼星没,隔浦楼台破雾生。
鼓枻已惭高士躅,停车重感故人情。
知君别后添诗卷,得似沧波挹更清。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乘船抵达神户时的场景,以及老友前来迎接的感动。全诗通过生动的画面和真挚的情感,展现了旅途中的见闻和友情。

首联"天上槎来海日迎,四山松桧碧成城":写清晨乘船抵达时的壮丽景色。船像从天而降,朝阳在海面升起迎接,四周青山上的松柏苍翠如碧,像城墙一样环绕。用"天上槎"(古代传说中往来天河的筏子)形容航船,增添了神话色彩。

颔联"沿流灯火兼星没,隔浦楼台破雾生":继续描写沿岸景色。沿河的灯火渐渐熄灭(天亮了),对岸的楼阁从晨雾中显现。这两句通过"灯火灭"和"楼台现"的对比,生动展现了黎明时分的动态变化。

颈联"鼓枻已惭高士躅,停车重感故人情":转入抒情。作者自谦比不上古代隐士的高洁("鼓枻"指划船,暗用屈原《渔父》典故),停车时更感动于老友的情谊。这里用典自然,不着痕迹地表达了见到故人的欣喜和自谦。

尾联"知君别后添诗卷,得似沧波挹更清":称赞老友的诗作。知道分别后你又写了不少诗,这些诗就像沧浪之水一样清澈动人。以水喻诗,既赞美了诗作清新脱俗,又暗合眼前的海景,构思巧妙。

全诗亮点:
1. 画面感极强:从海上日出到沿岸灯火,再到雾中楼阁,像一组电影镜头
2. 情感真挚:既有对美景的赞叹,更有对友情的珍视
3. 用典自然:把历史典故融入眼前情景,不显生硬
4. 比喻新颖:将诗作比作清澈的海浪,既贴切又富有想象力

诗人通过旅途中的一个清晨片段,把自然美景与人间温情完美融合,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那份久别重逢的喜悦。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