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渔川春草堂雅集同赋盆梅

船唇欲发未发,梅意全舒半舒。
但觉室中香满,不知池上冰初。
斜枝马远结法,瘦格章泉课馀。
归去西湖千树,为君落月踟蹰(是夕子归杭)。

现代解析

好的,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分析,希望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精髓和魅力。

这首诗描述了春天张渔川的春草堂雅集,主题是盆梅。诗人通过对环境的细腻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和盆梅的美丽。

首句“船唇欲发未发”,用船即将出发的情景,暗示了诗人即将离开眼前美好的环境,也表达了诗人对眼前景象的留恋和不舍。接着通过“梅意全舒半舒”来描绘盆梅的形态,表现出梅花的生命力逐渐展现的过程。这里的“全舒半舒”也形象地展示了春天渐渐变暖的趋势。

第二句“但觉室中香满,不知池上冰初”,诗人通过嗅觉和视觉的结合,描绘了室内充满梅香和室外池塘上刚开始融化的冰的情景,进一步展现了春天的气息和生机。同时,也表达了诗人沉浸在美好的环境中,忘记了时间的流逝。

第三句“斜枝马远结法,瘦格章泉课馀”,则是诗人对盆梅的细致描绘。斜枝马远是指梅枝的形态像马奔跑时的姿态,而瘦格则表现了梅树独特的形态美。章泉课馀则表达了诗人欣赏盆梅的过程是一种享受,是对美好生活的一种感悟和体验。

最后一句“归去西湖千树,为君落月踟蹰(是夕子归杭)”,则是对整个情境的总结和升华。归去西湖千树表现了诗人离开此地,对美景的怀念和留恋;为君落月踟蹰则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痴情和不舍。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即将回到杭州,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春天环境的细腻描写和对盆梅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和美好,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留恋、怀念和不舍之情。诗人的笔触细腻入微,让读者能够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和诗人的情感。

厉鹗

厉鹗(1692-1752),字太鸿,又字雄飞,号樊榭、南湖花隐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文学家,浙西词派中坚人物。康熙五十九年举人,屡试进士不第。家贫,性孤峭。乾隆初举鸿博,报罢。性耽闻静,爱山水,尤工诗馀,擅南宋诸家之胜。著有《宋诗纪事》、《樊榭山房集》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