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出自《论语绝句一百首》,通过简练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哲理。让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
第一句“须知道体亦常虚”,意思是说,人生和世间万物都是空虚的,没有永恒不变的本质。这提醒我们不要过于执着于物质或形式上的东西。
第二句“君子安能一器拘”,意思是君子不会被某一种固定的器具或形式所束缚。这里“一器拘”比喻过于狭隘和单一,强调君子应该有更广阔的视野和心态。
第三句“赐也但知瑚琏贵”,这里的“赐”指的是孔子的学生子贡,他只知道宝器瑚琏的珍贵。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子贡只看到了物质上的珍贵,而忽略了更重要的东西。
最后一句“岂闻天地亦蘧庐”,意思是天地这样的广阔空间,也如同临时的茅庐。这表达了即使在最伟大的地方,也存在着暂时和不永恒的一面。
整首诗通过对比子贡的眼光和孔子的教诲,提醒我们不要只看到表面的珍贵和狭隘的事物,而应有更开阔和超然的心态。人生和世界都是暂时的、变化的,我们应该从更广阔的角度去理解和看待它们。
张九成
(1092—1159)杭州钱塘人,字子韶,号横浦居士,又号无垢居士。少游京师,从学于杨时。高宗绍兴二年进士第一。历著作郎及礼部、刑部侍郎等职。因与秦桧不和,被谪南安军十四年。桧死,起知温州。研思经学,多有训解。卒谥文忠。有《横浦集》、《孟子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