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贵州一带荒凉又充满生机的自然风光,同时融入了历史典故和诗人的隐居情怀。
前四句写景:道路两旁是青枫和鹧鸪啼叫,古老的城郡荒凉偏远,靠近少数民族聚居地。这里提到两个历史人物遗迹——三国陆绩的古城依山而建,东晋葛洪炼丹的灶台俯临江边,为荒凉的景色增添了历史厚重感。
中间两句突然转为明媚画面:和风缓缓吹拂芳草,烟雨朦胧中荔枝挂着水珠。这两句用"光风""香草""烟雨""荔枝"等意象,在荒凉中勾勒出南方特有的湿润与生机。
最后两句抒情:诗人想在这里定居终老,虽然环境简陋("痀偻"指弯腰驼背的贫苦状),但这样的生活不会欺骗自己。表达了诗人对朴素自然的向往,暗含对官场世俗的厌倦。
全诗特色在于将荒凉与秀丽、历史与现实自然融合,最后落脚到隐居之志。通过贵州风物的白描,展现了诗人追求远离尘嚣、返璞归真的心境。
李纲
李纲(1083年-1140年2月5日),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民族英雄。字伯纪,号梁溪先生,祖籍福建邵武,祖父一代迁居江苏无锡。李纲能诗文,写有不少爱国篇章。亦能词,其咏史之作,形象鲜明生动,风格沉雄劲健。著有《梁溪先生文集》、《靖康传信录》、《梁溪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