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孟庙
古庙前朝创,遗言圣代崇。
七篇开众瞆,绝系绍□蒙。
教岂三迁后,泽仍五世中。
荆榛谁自辟,环辙□终穷。
道性尊尧行,閒邪媲禹功。
人禽分夜气,行尼信苍穹。
顾讵安诸子,谈应藐七雄。
蹊间宁竟□,□路若为通。
五百期虚应,千秋祀独隆。
低回俎豆□,馀铎振松风。
七篇开众瞆,绝系绍□蒙。
教岂三迁后,泽仍五世中。
荆榛谁自辟,环辙□终穷。
道性尊尧行,閒邪媲禹功。
人禽分夜气,行尼信苍穹。
顾讵安诸子,谈应藐七雄。
蹊间宁竟□,□路若为通。
五百期虚应,千秋祀独隆。
低回俎豆□,馀铎振松风。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参拜孟子庙时写下的感怀之作,通过赞美孟子的思想贡献和历史地位,表达了对儒家文化的敬仰。全诗可以分成三个部分来理解:
第一部分(前六句)写孟子庙的历史背景和孟子思想的价值。
- "古庙前朝创"说明孟子庙历史悠久;"遗言圣代崇"指孟子的言论被后世尊崇。
- "七篇开众瞆"用《孟子》七篇著作比喻孟子思想像阳光驱散迷雾,让世人看清真理。
- "教岂三迁后"化用"孟母三迁"典故,强调孟子的教育思想超越时空;"泽仍五世中"说他的思想福泽延续数代。
中间部分("荆榛谁自辟"到"谈应藐七雄")具体歌颂孟子的精神品格。
- 用"辟荆棘""尊尧行"等比喻,赞美孟子像开拓者清除思想障碍,继承尧舜之道。
- "人禽分夜气"说他的学说让人与禽兽区别开来;"行尼信苍穹"将他与孔子(字仲尼)并列。
- 最后说孟子不屑与战国纵横家(七雄代表)争辩,突出其思想高度。
结尾部分抒发对孟子千年影响的感慨。
- "五百期虚应"暗指孟子"五百年必有王者兴"的预言;"千秋祀独隆"说他的庙宇香火不绝。
- 末句描绘庙前场景:祭祀的俎豆礼器静静摆放,松风中的钟声仿佛还在传播孟子的思想余韵。
全诗通过历史典故(如孟母三迁)、自然意象(荆棘、松风)和对比手法(人禽、七雄),把抽象的儒家思想转化为可感的画面。最打动人的是最后松风钟声的描写,让读者仿佛身临古庙,感受到孟子思想穿越时空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