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化士(时在吉山) 其九

人间岐路事何如,小大荣枯有万殊。
但愿家传无底钵,尽情收拾不论渠。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简单的生活比喻,探讨了人生选择和处世态度。

前两句说:人生路上有无数分岔口("岐路"),每个人的境遇大不相同——有人飞黄腾达,有人落魄失意("小大荣枯")。就像现实中,有人开豪车住豪宅,有人为温饱发愁,命运确实千差万别。

后两句笔锋一转,提出超脱的解决之道:只要家里有个"无底钵"(永远装不满的碗),就能包容接纳一切,不分好坏统统收下。这里的"无底钵"其实是比喻豁达的胸怀——不计较得失,不区分贵贱,像永远装不满的容器般包容世间万物。

全诗妙在把深刻的佛家智慧融入日常比喻。作者不说大道理,而是用"收拾碗筷"这样接地气的场景,教人用平常心看待命运起伏。就像我们现代人常说"心态决定一切",古人早已用诗的语言告诉我们:拥有包容开放的心态,才是应对复杂人生的终极法宝。

释慧空

释慧空(一○九六~一一五八),号东山,俗姓陈,福州(今属福建)人。年十四出家,初学于圆悟、六祖,后至疏山,为南岳下十四世,泐潭清禅师法嗣。高宗绍兴二十三年(一一五三),住福州雪峰禅院,次年退归东庵。二十八年卒,年六十三(《五灯会元》卷一八、《东山慧空禅师语录跋》)。有《东山慧空禅师语录》、《雪峰空和尚外集》传世。释慧空诗,以续藏经本《东山慧空禅师语录跋》及日本旧刻《雪峰空和尚外集》(今藏北京图书馆)为底本,编为二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