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赵资政

镇抚西南众望倾,玉书天上辍持衡。春风不觉岷山远,和气还从锦水生。

学舍却寻馀教在,棠郊应喜旧阴成。归来促召调炉冶,莫为儿童竹马迎。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送别一位叫赵资政的官员时写的,充满了对赵资政政绩的赞美和对他未来仕途的祝福。

前两句说赵资政在西南地区当官时,深受百姓爱戴,现在朝廷发来调令("玉书"指诏书),要把他调回中央任职。"持衡"指掌管大权,说明他之前的工作很重要。

三四句用春风比喻赵资政的仁政,说他治理的地方连岷山(西南高山)都不觉得遥远了,锦江(成都的河流)一带也因为他的治理变得和睦繁荣。这两句用自然景物来夸他的政绩,显得很生动。

五六句写他留下的影响:他办的学校还能继续培育人才("馀教"指遗留的教化),他种下的棠树(典故出自周朝召公,比喻德政)已经成荫,当地百姓会一直怀念他。

最后两句是祝福:希望他回朝后能受重用("调炉冶"比喻朝廷重要职位),但也含蓄提醒他不要沉迷于百姓的夹道欢迎("儿童竹马"指百姓对他的爱戴),要专注更重要的国家大事。

全诗用平实的比喻,把官员调任写得既有真情实感,又不落俗套。通过春风、棠树这些日常景物,让读者感受到一个好官的真实价值——不是高高在上的权力,而是润物无声的惠民德政。

曾巩

曾巩(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天禧三年八月二十五日-元丰六年四月十一日),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汉族,建昌南丰(今属江西)人,后居临川(今江西抚州市西)。曾致尧之孙,曾易占之子。嘉祐二年(1057)进士。北宋政治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为“南丰七曾”(曾巩、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之一。在学术思想和文学事业上贡献卓越。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