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株生长在石壁下的桂花(木犀),通过生动的对比和细腻的感官描写,展现了桂花超凡脱俗的美。
开头用"霜葩"(带霜的花)和"老青"(深绿枝叶)的对比,突出桂花的洁白耀眼。接着用"琼树"(美玉般的树)形容它突然绽放的惊艳,说它的纯净堪比神话中姑射仙子的冰雪肌肤。
中间四句调动多重感官:月光下桂花的莹润光泽,空气中混合着兰花与麝香的芬芳。最动人的是"幽人三嗅泣"——一位隐士反复闻香竟感动落泪,采摘时却舍不得多摘,生怕破坏这份美好。
最后用芙蓉花(荷花)作反衬:尽管芙蓉浓妆艳抹争艳,但在桂花天然风姿面前显得虚假做作,羞红了脸。这里"惭红面如赪"的拟人手法特别巧妙,把两种花的对比写成了一场女子间的比美。
全诗核心在于用对比手法(霜与青、琼树与石壁、天然美与人工美)突出桂花不施粉黛的纯净之美,暗含对自然本真之美的推崇。最打动人心的不是直接写花多美,而是通过隐士的珍爱、其他花的羞愧等侧面反应,让读者自己感受到这种震撼心灵的美。
孙觌
孙觌dí(1081~1169)字仲益,号鸿庆居士,常州晋陵(今江苏武进)人。孝宗乾道五年卒,年八十九(《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孙觌为人依违无操,早年附汪伯彦、黄潜善,诋李纲,后复阿谀万俟卨,谤毁岳飞,《宋史》无传。孙觌善属文,尤长四六。著有《鸿庆居士集》、《内简尺犊》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