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剧诗

良苗绿怀新,群黎亦劳止。
乃欲祈丰穰,开场试傀儡。
属和存渝音,弹弦近下里。
红牙旧时拍,白话新鲜语。
歌调既繁阗,舞容尤俶诡。
荒唐说蝶梦,变幻现牛鬼。
忽有三军惧,忽又桑中喜。
劝惩古人心,老妪解其旨。
懿铄仪前民,雄装剑且履。
幅舄昭其度,垂璎被竟体。
征马躏诸华,冠裳遂沦毁。
服古法先王,流风仅赖此。
侏儒固应饱,臣朔空文史。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古代傀儡戏表演,通过生动的画面和深刻的社会隐喻,展现了戏剧的艺术魅力和现实意义。

1. 戏剧场景的生动描绘
开篇用"良苗绿怀新"展现农村生机,暗示百姓在农闲时看戏解乏。戏台表演热闹非凡——有接地气的方言对白("白话新鲜语")、繁复的唱腔("歌调繁阗")、夸张的舞蹈("舞容俶诡"),还有"蝶梦""牛鬼"等奇幻情节,时而演战场惊魂,时而演男女幽会,连老太太都能看懂其中教化意义。

2. 戏中暗藏历史悲歌
后半段笔锋突转:演员穿着古装("雄装剑且履")演绎先民故事,华美的戏服("垂璎被竟体")反衬出现实的残酷——外族战马践踏中原("征马躏诸华"),传统文化濒临断绝("冠裳沦毁"),只能靠戏剧勉强传承("流风仅赖此")。

3. 辛辣的社会讽刺
结尾用"侏儒饱/臣朔饥"的典故暗讽:装疯卖傻的戏子衣食无忧,而像东方朔这样有真才实学的人反而怀才不遇。这种对比揭示了当时社会价值颠倒的荒诞现象。

全诗像一场"戏中戏":表面写热闹的傀儡表演,实则用戏剧符号隐喻时代悲剧——传统文化在战乱中凋零,底层艺人艰难传承,而真正的智者却被埋没。这种"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让批判更显深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