厓山大忠祠

宋亡本无罪,元入曾何功。
所以志士怀,千载犹忡忡。
海涯一片石,镵纪宋运终。
当时二三子,戮力抱遗弓。
事以人力竞,敢谓天眼矇。
天眼终自瞭,天水流无穷。
南来合尊子,又坐穹庐宫。
反覆复宛转,昭晰亦冥蒙。
君子惟尽巳,天人任违从。
海阳屹孤庙,春秋祀大忠。
遗民一掬泪,远酒烟涛中(真诗史也)。

现代解析

这首诗通过描述厓山战役和宋朝遗民的哀思,表达了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忠义精神的颂扬。让我们逐句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其精髓。

首句“宋亡本无罪,元入曾何功”,诗人认为宋朝的灭亡并非其过错,而元朝的入侵也没有足够的功绩。这种观点揭示了宋朝衰亡的复杂性,不仅仅是外力所致,而是有其内在问题。

“所以志士怀,千载犹忡忡”,说明当时以及后代的志士们对此事一直感到忧虑。这句话强调了历史事件对后来人的情感影响。

“海涯一片石,镵纪宋运终”,诗人用一块海边的石碑,象征性地标记了南宋的终结。这块石碑不仅代表了地理上的海洋边缘,也象征历史的终点。

“当时二三子,戮力抱遗弓”,指的是在宋朝灭亡之际,一些忠臣和遗民努力保有南宋的遗志,就像紧跟失散的弓箭一样,继续战斗。这里的“遗弓”象征着南宋的遗志和希望。

“事以人力竞,敢谓天眼矇”,意思是尽管人们尽了最大努力,但最终还是命运在起决定性作用,天意不可预知。诗人在此表达了对人力与天意的哲思。

“天眼终自瞭,天水流无穷”,尽管天意有时难以捉摸,但最终还是能够看见真相,就像天水一样无穷无尽。这里诗人对天意有所肯定,认为它终将清晰。

“南来合尊子,又坐穹庐宫”,描绘了南宋遗民来到厓山,最终也屈服于元朝统治下的情景。这形象地反映了南宋遗民的悲剧。

“反覆复宛转,昭晰亦冥蒙”这句话描绘了历史事件的反复无常和事件背后的模糊与隐约。

“君子惟尽巳,天人任违从”,诗人认为君子应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至于天意和人的行为是否相符,则随天命而行。这是对个人责任与天命之间关系的一种思考。

“海阳屹孤庙,春秋祀大忠”,诗人提到在海边有一座屹立不倒的庙宇,每年春秋两季祭祀忠臣。这不仅是对忠臣的纪念,也是对忠诚和正直精神的赞美。

“遗民一掬泪,远酒烟涛中”,最后,诗人描述了南宋遗民的眼泪滴落在烟波江上,表达了他们对历史的深深感慨和对忠臣的敬仰。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南宋末年历史事件的描绘,表达了对忠义精神的颂扬和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它提醒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忠贞不渝的精神永远不会被遗忘。

张弼

(1425—1487)明松江府华亭人,字汝弼,号东海。成化二年进士。久任兵部郎,议论无所顾忌。出为南安知府,律己爱物,大得民和。少善草书,工诗文,自言吾书不如诗,诗不如文。有《鹤城稿》、《东海稿》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