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以落花为线索,通过一系列生动的画面和典故,表达了人生无常、美好易逝的感慨。
前两句用杨雄和卫尉的典故,暗示曾经繁盛的事物终将衰落。杨雄是汉代著名学者,卫尉是汉代官职,这里可能暗指权贵之家。诗人说,曾经堆满杨雄宅院的花朵,如今在卫尉的园中已渐渐稀少。
中间四句用对比手法描写花开与花落。"异开还异赏"说花朵各有各的美,人们也各有各的欣赏方式;"同谢复同飘"则说凋零时都一样随风飘散。接着用"雨从讲席天将散"比喻花朵像雨点般从高处坠落,"缀向房帏靥共消"写花瓣飘落在帷帐上,就像美人脸上的酒窝渐渐消失。
最后两句借用唐明皇击羯鼓的典故。羯鼓是一种急促的鼓点,这里诗人说即使像唐明皇那样急促地击鼓催花,也只能听到鼓声在空枝间回荡,暗示再怎样挽留,美好终将逝去。
全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把落花的过程写得既美丽又伤感。诗人没有直接说教,而是让读者从花开花落的自然现象中,体会到人生荣枯的无常。这种借物抒情的写法,让深刻的哲理变得生动可感,正是古典诗词的魅力所在。
徐渭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青藤居士、天池渔隐、金垒、金回山人、山阴布衣、白鹇山人、鹅鼻山侬等别号。中国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军事家。民间也普遍流传他的故事传说,关于他年轻时如何聪明,后来如何捉弄官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