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诗人与好友张彦谟久别重逢的温馨场景,以及他们之间深厚的友谊。
首联"沧海张公子,秋来会面稀"说这位姓张的朋友像大海一样气度不凡,但因为分隔两地,秋天以来很少见面。这里用"沧海"形容朋友,既显示其胸怀宽广,又暗示两人相隔之远。
颔联"携诗晓相访,话旧夜忘归"生动描绘了重逢场景:朋友带着诗作一早就来拜访,两人聊起往事竟忘了时间,一直谈到深夜。这两句特别有画面感,让人仿佛看到两位老友促膝长谈的温馨画面。
颈联"德劭吾身润,道行天下肥"是诗人对朋友的赞美:你的美德滋养着我,你推行的道义让天下受益。"润"和"肥"这两个字用得巧妙,把抽象的道德比作滋润万物的养分。
尾联"穷通都莫问,一炷篆烟微"最有深意:不必过问人生是困顿还是显达,且看这一缕袅袅升起的篆香。诗人用香炉里缓缓飘散的轻烟,象征超脱世俗名利的淡泊心境,也暗示着友谊就像这缕清香,淡雅却持久。
全诗语言朴实却意境深远,通过晨访夜谈、品香论道这些生活细节,展现了真挚的友情和豁达的人生态度。最打动人的是那种历经沧桑后,老友相聚时无需多言的默契与温暖。
陶梦桂
陶梦桂(一一八○~一二五三),字德芳,隆兴府(今江西南昌)人。宁宗嘉定十三年(一一二○)进士,调德安府司户参军。辟为安陆军节度推官。入荆南、四川安抚司幕。历知吉州万安、鄂州武昌县,通判辰州、岳州。官至朝请郎。理宗嘉熙三年(一二三九),命知容州,未赴。閒居十五年,宝祐元年卒,年七十四。有《平塘陶先生诗》三卷(卷三为附录),今仅存民国宜秋馆翻刻清雍正十二年修补明崇祯元年裔孙陶文章刊本。事见本集卷三宋罗必先《故知容州朝请陶公墓志铭》及近人李之鼎跋。陶梦桂诗,以宜秋馆翻刻本(藏浙江图书馆)为底本,底本明显错讹酌予订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