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花慢 送取新归隐山阳兼简玉川同社

澹西园暮景,对别酒,惜临分。
爱襆被中台,挂冠神武,谁得如君。
纷纷道途鞍马,甚当时、王粲也从军。
处处惊乌夜月,年年落雁横汾。
菟裘老计在耕耘。
风□出尘氛。
记沁北丹东,松枯石润,菊秀兰薰。
林泉竟轮先手,漫回头、惭愧玉山云。
寄谢鸡豚社客,草堂未要移文。

现代解析

这首词写的是送别一位辞官归隐的朋友,字里行间充满对友人洒脱人生的赞赏,也暗含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全词用自然景象和生活细节,勾勒出一幅超脱尘世的归隐图景。

上片(前八句)写送别场景:
- 开篇用"西园暮景"营造黄昏离别的氛围,两人对饮惜别
- 用"襆被中台"(夹着被褥离开官署)、"挂冠神武"(摘下官帽辞官)两个动作,突出友人决绝的归隐态度
- 提到王粲从军的典故,反衬友人选择归隐的难得
- "惊乌夜月""落雁横汾"用候鸟意象,暗示友人像候鸟一样终于找到归宿

下片(后八句)畅想归隐生活:
- "菟裘"指隐居之所,描绘耕读生活的闲适
- "沁北丹东"等地理名词带出隐居地的清幽环境
- 松树、石头、菊花、兰花等自然物象,组成隐士的生活画卷
- 最后用"鸡豚社客"(乡下聚会)和"草堂"(隐居屋舍)的对比,表明真正的隐士不需要虚名

全词最动人的是两种生活态度的对比:一边是鞍马劳顿的官场("纷纷道途鞍马"),一边是松菊为伴的田园("松枯石润,菊秀兰薰")。通过赞美友人的选择,其实也表达了作者自己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0